茫茫股海中,尋找蒙塵的珍珠。以廣達為例。

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另一種股價容易被低估的情境:

有一間公司主要部門的營收一路衰退;卻也有個新興部門極具發展潛力。大多數的投資人因為擔憂公司整體營收步入衰退而拖累股價,所以很容易在市場上拋售這類公司的股權。但是,對價值投資人而言這類型公司往往是挖寶的好去處!

 

假如有間公司有三個不同的產品部門,其中營收比重最大的A部門前景堪憂,然而比重最小的C部門卻正在高速成長。如果你看到這種公司,應該特別關注它,因為市場很容易低估它未來的盈餘水準。 

 

 

Case Study:廣達(2382 TT)

 

2010年的廣達是全球最大NB組裝廠,每四台NB就有一台來自廣達,當時的廣達是台股中少數營收能夠突破兆元的大型公司,營收來源高度集中於NB組裝部門,營運概況如下圖:

 

 

而2010年也正好是iPad推出的那一年,徹底反轉了當時NB的成長步調。身為全球最大NB代工廠的廣達;營運首當其衝,當年度股價重挫了35%,從每股69.6元跌到45.4元。狀況劇來了,如果你是當時的基金經理人,你認為廣達可以逢低買進嗎?

 

  • 認為不行:原因是廣達的營收可能一路衰退,完全沒有反彈的機會,加上代工的毛利率又低,未來EPS展望承受巨大風險。
  • 認為可以:原因是廣達的雲端伺服器部門佔比雖小,卻有高度成長潛力,加上該部門毛利率是代工事業的4倍以上,所以廣達能維持相當的獲利能力。

 

NB衰退嚴重

最後證明兩種論述都正確。首先,廣達的合併營收確實被NB產業衰退而拖累,營收一路下滑直到現在仍舊萎靡不振,即使代工產品中包含了明星產品:Macbook也難以挽回NB部門營收下滑趨勢,見下圖:

 

 

 

小小的雲端伺服器部門高度成長

市場低估了雲端伺服器部門的成長潛力,截至目前為止,該部門營收比重仍然不高,只佔合併營收的13%。但是,該部門的獲利率卻是代工部門的3~4倍以上,貢獻集團整體獲利超過一半以上,彌補了廣達在NB部門所丟失的獲利。

 

 

 

營收重要?獲利重要?

這個尷尬的局面,引申出了另一個問題:我們應該要用營收比重;還是獲利比重來衡量廣達的本益比?

1.如果用營收比重來看,廣達還是一間以NB代工為本業的公司,由於處於衰退市場,所以本益比應該要越來越低;

2.但是我們若以獲利比重來看,廣達的總獲利多數來自雲端伺服器部門,因為該部門的成長潛力高,所以廣達的本益比應該要比以前還要高才對。

 

從過去五年廣達的股價循環來看,第二個選項比較符合歷史軌跡,從邏輯上來看也應該如此。畢竟,投資人最終的報酬率決定在公司能產生的獲利與現金流,營收是為了分析獲利展望的其中一個因素,並非最終目的。如果有一間公司營收持續衰退,卻越賺越多錢,ROE越來越高,為什麼要執著於營收而不選擇逢低買進?

 

廣達在過去五年的報酬率表現(如下圖:還原週線圖Total Return),已經跌破很多人的眼鏡,廣達的投資人不但沒虧,報酬率還可能高於大盤。

 

投資人若是在2010年初股價是69.6元時買進,經歷整個衰退的循環,持有至今的投資報酬率還有36%(含股息報酬),大盤同時間的報酬率為46%;如果你能買在廣達營收衰退的季度,也就是2010年Q3時,持有至今報酬率高達97%,同時間大盤只有70%。難以想像吧?這說明了買便宜就是最大的報酬率來源,股價下跌就是最大利多,前提是你能判斷什麼能買,什麼不能買,也就是本文的目的。

 

 

 

 

少數分析師,很早就發現這點

廣達這五年來,分析師多空意見非常分歧,但是確實有少數分析師在當時就提過以上論點,認為廣達股價可能被低估。說穿了,他們也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,卻能運用高超的邏輯能力,偵測到市場可能產生的錯誤,靠著評價技術推算出未來的報酬率。勇於力排眾議的投資人,能夠發現市場錯誤;耐心等待,就值得豐厚的報酬。

 

投資人學到什麼?

1.當有間公司營收比重最高的部門正在衰退,卻同時擁有一個小金雞部門,很容易被市場低估,產生投資機會。

2.營收成長很重要,但並不是全部,公司能賺多少獲利,才是決定報酬率的關鍵。

3.評價,是很重要的投資技能,它能幫你釐清很多難解的問題。

4.獨立思考,因為市場主流想法會錯,所以你才有獲利機會,市場錯的越離譜,你的利潤越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