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新聞投資,先建立正確觀念,否則越看越糟

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新聞,某間公司即將在墨西哥開設新廠,增加產能,開挖時卻挖到古蹟,請問:對股價是利多還是利空?

 

A.利多,因為挖到寶搞不好可以分一杯羹。(第一層思考,屬於直覺式的思考邏輯。新聞看越多,賠越慘)

B.超大利空,不但分不到,還會被無限期停工,確保古蹟不被破壞為止,甚至土地被國家收回。(第二層思考,從新聞找出獲利的關鍵。)

股市新聞一定要看,但是要建立正確觀念

新聞業界秉持著實事求是的精神,將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,如實的報導給觀眾,不加入個人主觀意見,也不會渲染,於是新聞專業在讀者心中,建立一種無形的權威感。但是這一種權威性,誤導了很多股市新手。

拿起身旁的報紙,或是上網站看股市新聞,不難發現股票類型的新聞,多半報導的不是事實,而是對未來的預測,以及投資想法。因為股市新聞的讀者,與政治社會版的讀者完全不同,投資人更關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,而不是已經發生的事件。

看看下面的頭條:"美元大崩壞"、"高油價時代回不去了"、"台股上看萬點"等等。不知道讀者有沒有意識到,這是一個預測,不是一定會發生的事實。卻有很多人拿著報紙頭條,到處傳遞消息,好像這件事已經發生了。

進入第二層思考,找出最棒的投資點子

既然新聞一定要看,否則投資時跟瞎子摸象一般,看新聞時有沒有訣竅,以下分享幾個我們在看新聞的觀念技巧:

  1. 市場一定具有某種程度的效率,新聞報出來時,股市通常早已反應部分訊息,這時候,我們會去評估價格到底已經反應了多少。例如有間公司被報導接到大單,我們會先去看一下本益比(或其他評價指標),如果這間公司評價很明顯偏高,這時候多半利多早已反應完成,這時候才進場討不了好。換個角度講:如果這間公司沒有這筆訂單,憑什麼高本益比?憑什麼比別間公司貴?顯示股市早已反應資訊,來不及了。除非未來比預期更好,否則我們會知道,上檔空間有限。以油價為例,若不是景氣不好,供過於求,油價怎麼可能便宜?顯示低油價早已經反應景氣不佳的事實,這時候才進場的放空者,即使景氣繼續不好,油價也可能不會跌,反而會漲。

  2. 市場的共識有時候是對的,有時候則錯的離譜。釐清市場可能出錯的地方,這可是大好的投資機會。例如2008年放空美國房市資產、以及放空油價的那群人。那個時候的投資人,認為永遠不可能低油價,房產永遠也不會下跌。

  3. 運用計量方法,算出市場過度反應的程度,例如葛拉姆本益比模型,可以算出目前股價到底反應了多少的長期成長率,若是很高,且公司不太具競爭力,積極的投資人甚至放空該標的。若是還不高,則可能還有上漲空間。例如台積電目前股價,大約隱含了1~2%長期盈餘成長率,以該公司的競爭實力來說,該公司應該能做到目前全球GDP有3%長期成長力道,因此,即使台積電有好消息,就可能還有上漲空間。

  4. 新聞是第一層表面資訊,因為大家都看的懂,我們看新聞的目的,是找出市場相信什麼?市場的共識在哪裡?找到以後,進入第二層思考,市場有沒有可能判斷錯誤,太樂觀或太悲觀?我們知道,當市場錯了,你對了,代表著巨大利潤。再以油價為例,我知道景氣不好,供過於求,但永遠這樣嗎?這種預測是正確的嗎?若不是,會怎樣呢?思考以上問題,應用在個股上,會產生許多有趣的投資Idea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