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業分析的第二層思考:群眾的盲點,就是價值投資人的獲利機會。

找出市場容易出錯的地方,然後大賺一筆,這是價值投資者賺取報酬率的方法。

 

目前管理超過1,000億美元資產的橡樹資本創辦人:霍華德 · 馬克斯 (Howard Marks),也採用價值投資方法在操作基金,他曾在書中指出,多數人對公司的判斷多半停留在第一層思考,而真正能讓你賺錢的是第二層思考,讓我們用一個真實例子說明這個概念。

 

還記得NB概念股這個名詞嗎?也許你已經忘了,不過它的名號在六、七年前,一點也不輸現在熱門的iPhone概念股。

 

這個成長了好幾十年的產業,到了2011年飽和之後就此一路下滑(如下圖所示),過去五年來NB銷量少了整整1/4。面臨如此慘淡的產業趨勢,當初的投資人與產業分析師都很容易認為:NB供應鏈的股價已經一去不復返了。

 

 

 

 

結果五年過去了,NB銷售量一如當初預期的下墜,但是,當初預測股價的投資人對了嗎?事實證明,NB供應鏈的股價不但不慘,很多公司甚至飆出遠高於大盤的報酬率。下圖列出了當初最主要的NB供應鏈,大多數個股是擊敗大盤的。為什麼會這樣? 

 

 

因為NB未來產業不好>>>所以公司業績一定差?

 

像這種很表面的思維,都屬於第一層思考。霍華德 · 馬克斯認為投資人若只停留在第一層思考,會被市場修理的很慘。所以,讓我們用他所講的第二層思考,來重新看待這件事。

 

當初這些公司所生產的產品,其實可以應用於各種領域,並不限於NB,但因為當時的PC/NB最好賣,產值也最高,因此會看到一種奇特的現象,產品越具有競爭力的公司,就越依賴NB需求,這並非廠商的錯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占NB比重越高反而是公司競爭力的展現;反之,當初產品擠不進去NB供應鏈的公司,才有問題。就像大立光的鏡頭都用在手機上,這不是大立光的錯,因為手機就是最大的應用市場,未來即使手機鏡頭趨緩,我們仍有理由相信該公司會活得很好,因為它還是可以將同樣技術轉移到其他陣地上

 

當終端市場產值重新洗牌之後,有競爭力的公司就會開始往其他市場去賺錢了,還是可以活得很好。我們點出幾間公司,看看當初這些被看衰的NB概念股,是如何逆風飛翔的:

  • 微星(2377 TT):2011年被認為是台灣第四大主機板廠,如今早已變身為電競筆電概念股。
  • 超眾(6230 TT):至今仍是散熱模組供應商,但PC/NB營收比重從當初的85%下降到37%,當初的超眾被歸類為NB概念股,現在變成熱門的Smartphone、雲端Server概念股。
  • 雙鴻(3324 TT):2011年NB散熱模組比重約70%,2016年只剩下34%,公司轉往Server、VGA、IPC、Smartphone產品發展。
  • 和碩(4938 TT):積極爭取iPhone組裝訂單。
  • 英業達(2356 TT):2011年NB比重高達80%,伺服器只佔20%;到了2016年營收比重完全顛倒。
  • 台達電(2308 TT):傳統PC電源賣不好,轉賣高階Server電源、發展被動元件、工業自動化產品.....獲利率反而提升。
  • 群光(2385 TT):電源供應器轉往電競、遊戲機、AR/VR發展,鍵盤出貨往高階產品走,例如發光鍵盤、電競鍵盤等。
  • 可成(2474 TT):NB機殼不成長沒關係,手機採用金屬機殼快速增加,成長速度更快;2011年NB比重約六成,手機只佔三成,到了2016年NB機殼比重不到三成,手機機殼卻佔了約七成。
  • 凡甲(3526 TT):改接中國電動車連接器、伺服器連接器訂單,營收與獲利大幅回升。

 

我們不是說以上公司都有競爭力,但這並不改變一開始的結論:市場看走眼了。當初這些廠商純粹只是因為NB產值高,所以營收比重大,當NB產業不行了之後,這些廠商會找別的路走,有競爭力的公司,到了哪裡都還是很有競爭力,這都是股價容易被大幅低估的投資機會。

 

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忘了這件事嗎?因為這段市場判斷錯誤的歷史,就在產業概念重新分類之後,被消除的一乾二淨,現在的可成(2474 TT)已經不被認為是極度依賴NB的公司,而是Smartphone概念股;微星被視為前景看好的電競筆電概念股,英業達變成雲端伺服器最佳受惠者之一,卻早遺忘了當初這些公司曾經都非常依賴NB產業。

 

以上所述的錯估情形其實不斷重複發生,市場很容易將產業與公司未來股價表現連結在一起,市場對趨勢的判斷是正確的,卻錯看了公司潛力。

 

還記得我們提過台塑四寶的獲利在油價100美元以上時能賺錢,當你以為油價跌到40元時,台塑四寶一定很慘,事後卻證明它們賺得比以前更多,這都是同樣道理:公司是一個不斷變形的有機體,遇到障礙會轉身,並不是像我們所想的那樣死板板。投資人必須思考到這一層面,才有機會在股市賺錢。要判斷誰有能力走出低潮不容易,但從來就沒人告訴你在股市賺錢很簡單。

 

記住這個Case Study,每當市場再犯同樣錯誤的時候,就是價值投資者準備大賺一票的時候,這就是第二層思考的威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