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利率、營業利益率,哪個比較重要?
持平而論,兩個都重要,因為毛利率是影響營業利益率的原因之一。但是哪個比較重要,則視營運特性而定,一般來說,處於產業鏈上游的公司,毛利率比較具有指標意義,但是越下游的公司,則營業利益率的分析就越重要,請看以下解釋:
- 毛利率衡量一間公司製造產品的效率。
- 營業利益率除了產品製造效率外,更進一步衡量公司銷售產品的效率。
越上游的公司越有製造業的特性,衡量一個製造業經營績效的指標,當然是製造效率,也就是毛利率。而產品越難以製造,售價越高,毛利率就會比較高,所以毛利率也可以用來衡量該公司的技術層次。
但是越下游的公司,就越接近終端消費者,銷售能力就會比製造能力還要重要,因為再好的產品如果賣不掉也是白搭,例如宏達電。而營業利益率能幫我們衡量一間公司的銷售效率,就比較值得觀察與分析。
由於毛利率也是影響營業利益率的因素之一,所以當然兩個比率都是越高越好。
馬上看看實際例子:
我們將處於電子產品上游的台積電,與處於下游的宏達電來做對照,就可以明顯發現台積電的獲利高低完全決定於毛利,但是宏達電就沒有必然關係。
如果你想分析台積電的經營效率,那麼毛利率就是最重要指標,因為毛利率不但能反應出該公司的製造技術層級,也能反應該公司工廠的經營效率,至於行銷費用與管理費用就不那麼重要。
觀察一下台積電的新聞,市場非常在意台積電下一代技術的演化,因為技術層級越高的東西,越難製造,越能發揮訂價能力,毛利就能穩定提升。至於台積電工程師領多少薪水,反而沒人在意。你可以想像,如果半導體技術不再往下一代演進,台積電的毛利率只會越來越低。
而宏達電恰好相反,宏達電從事製造的成分不高,衡量它的製造效率比較不具意義。因為它只設計手機樣式與功能,然後請零組件供應商根據規格製造,組裝之後透過通路商賣給消費者。此類型公司偏重研發、行銷與管理,如果公司所花費的營業費用能夠帶動巨大的銷售額,便是值得。因此,觀察營業利益率更具指標意義。
宏達電如果成功提升毛利率,也很難激勵市場。因為市場關注的是銷售,如果沒有銷售量,其所花費的研發、行銷與管理費用如同石沉大海。然而,這些營業費用卻是不得不花。反觀小米,一隻手機的毛利率可能低的不像話,但是之前靠著網路與飢餓行銷手法賣出大量手機,讓營業費用花得很有效率,賺進大把營收。所以,你可以發現毛利率高低雖然重要,但是對於這類型公司,銷量才能真正激勵投資人的樂觀情緒,營業利益率的提升更值得投資人重視。
結論:
1.分析上游公司時,著重於分析毛利率變化:
如果企業的毛利提升,必須釐清原因:技術層次提高 vs 製造效率提升。
(1) 技術層級提升帶動毛利率上升,會比較激勵市場,因為比較具有持續性。
(2) 製造效率提升可能來自生產自動化或是轉移製造基地,也相當激勵投資人,但是自動化與移轉生產基地都有其提升的極限。
2.分析下游公司時,毛利率很重要,但是更偏重分析營業利益率的變化:
如果營業利益率提升,必須釐清:銷量額增加所帶動 vs 裁員或其他減少費用支出所致。
(1) 公司因為銷量增加帶動營業利益率上升,表示公司健康成長,較能激勵市場。
(2) 當公司遇到經營瓶頸,可以透過裁員或減少費用等措施,精實營運效率,提升營業利益率,但是比較無法激勵股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