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人對大型股的幾個迷思,以台積電為例。

台積電近期市值破5兆元,打破台灣股票市場歷史記錄,成為盤面上討論度高的個股之一。張忠謀也在股東會上指出:他並不樂見主要股東是外資,但也同時不解為什麼台積電績效並不差,本國人民卻不想持有,結果最後股利都發給了外國人,還課不到太多稅。

 

從台積電身上,我們清楚看到投資人對大型股有一些迷思,而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讓大家都以為台積電市值太大,沒辦法漲!所以沒人想買。

 

 

迷思一:市值太大,沒辦法漲?

一般投資人在選股時,多半會避開大型股,因為他們主觀認為市值太大的公司"一定"漲不動。雖然這個法則講得沒錯,但被誤用的地方是:多少市值才叫大?

 

如果以台灣的歷史記錄來衡量,超過1兆元的市值就算重量級。因為檯面上超過一兆元市值的也只有台積電、鴻海、台塑化三家而已。

 

其實,台積電早在1999年市值就已經破兆了,一直以來也都是台股市值最高的股票。如果公司市值太大是個魔咒,為什麼台積電的股價能夠在市值突破2兆元之後才開始突飛猛進;可見市值第一大根本就是個雜訊,公司能賺多少錢才是投資人該關注的焦點。

 

如果台積電只做台灣的生意,那麼市值超過1兆元,佔台股比重或是GDP比重就會過高,當然算是個警訊,但像台積電這種世界級公司,是賺全球市場的錢,那麼1兆元的市值根本不算高,本來就還有很多的可塑性。

 

很多人不知道,美國蘋果公司可動用的現金儲備就高達7兆元台幣,不僅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債券基金,買下一個台積電還有剩。

 

 迷思二:市值太大,漲的慢?

Again,漲多快叫做快?台積電的股價在2年內高低點可以相差一倍算快嗎?若加計股息收入,依照持有時間的報酬率如下圖表:

 

 

這樣的財富增值速度絕對不算慢;想想看,過去三年有多少人能把100萬變成184萬,5年變成305萬,10年變成462萬。當你在嫌它漲的慢的時候,別忘了自己可能更慢。

 

如果台積電還不夠說服你,讓我們看看美國企業案例,在過去3年內:

  • Google 從12兆台幣漲到21兆台幣。
  • Amazon從5兆漲到15兆台幣。
  • Apple從18兆漲到最高26兆台幣。

 

誰說大象不會跳舞。

 

所以,除非你的投資目標是每年都翻倍,否則市值大小對你而言其實是個雜訊。

  

 

迷思三:市值大的公司,需要更多的成交量才能推升股價?

要推升市值大的公司確實比較費力,沒人會否認這點,但事實告訴我們,成交量並非必要條件;首先,台股近年成交量低迷,指數照樣創下了2000年來的高點。再看到台積電的Case,股價也是在成交量越走越低的情況下,創下了新高。

 

其實,只要早期買進的人捨不得賣,即使較小的買盤還是可以推升股價,所以股價到底能漲多少,最後還是回到公司基本面,與市值並不一定有絕對關係。

 

 

 

結論:別因為市值大,退而求其次

台積電的財務表現一直很好,但大家都被以上幾個迷思所影響, 最後什麼股票都買了,就是沒買台積電。

 

其實投信經理人也會有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,很多基金都持有台積電,但持股比重都不高,押最重的反而都是中小型股;無奈到最後,台積電的報酬率卻是整個投資組合裡面最高的一檔股票。

 

因此,除非你很有獨特的投資策略必須尋找中小型股,或是想要一夕致富。否則根本不需要因為市值的關係,而放棄績優股,卻刻意去選擇次級的股票

 

公司能賺多少錢,經營的好不好,才是我們做分析時真正應該關注的重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