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況不等於未來
分析師最常犯的錯,就是將近期發生的狀況直接投射於未來。當一間公司因為某種趨勢而繳出好成績時,分析師通常會認為這種狀況會延續下去,並給出高本益比的目標價。但是證據清楚告訴我們,"回到平均"的力量,會不時的出現,踹人一腳。
將2004~2009年EPS複合成長率由高至低分為五組,第一組公司在這五年EPS平均成長率高達45%,但之後五年的成長率是0%﹔同時期EPS成長表現最差的第五組平均是-24%,之後五年的複合成長率反而最高,有11%。
上面的例子中最經典的是台積電,2004~2009年之間,台積電的盈餘年複合成長率是-1%,幾乎不成長,當時被視為不太動的權值股,畢竟當時代工市佔率已經高達95%。但是2009之後,這間公司的年成長率高達24%。另一個經典案例是統一超,台灣超商市場早就飽和,2004~2009年統一超商盈餘年成長約6%,2009之後的年成長率竟高達20%。
聯發科則是反例的代表,該公司2004~2009年創造了多少科技新貴,當時獲利以每年21%速度成長,之後五年卻只剩下5%。
你以為該公司很特別,事實上,大家都一樣
這告訴我們,現在成長率最好的,之後會最差。現在不成長或是衰退的公司,之後的成長率最高,到最後,你會發現所有公司,幾乎都是用同樣的速度在前進。繼續參考下圖,台股十年期本業盈餘的年複合成長率,大約介於2~2.5%之間而已。
有沒有例外的公司?確實有,但不是每個人都具有如此好的辨識能力。普遍而言,如果你的持股都是成長股類型,那麼這些股票很有可能都是未來的loser。反之,如果有個投資人,只買"不"成長股,他的投資組合很有可能都是未來的winner。
諷刺的是,多數人以為最安全的投資組合,事實上最危險,以為危險的投資組合,卻最安全。
善用葛拉姆評價模型幫助你投資
以上數據提供了投資人一種很實用的投資方法。不管該公司成長與否,只要該公司得以存續,是否我們都可以用2~2.5%之間的EPS長期成長率,來評估目前股價是否偏高或偏低。因為你相信,這是每間公司長期的價值線。過低則買進,一直持有,直到股價過高就賣出。對於較保守的投資人,可以試試看零成長價值線。比較具有競爭力的公司,3%以下也許就是買點,端視投資人對該公司分析後的信心程度。
輸入不同股票看看,你會發現地心引力的存在。高於3%成長價值線太多的,一定回到原點。假設該公司可以存續下去,一間公司的長期股權價值,就處於0~3%長期成長率之間的水準。過低不合理,過高也不合裡。股價反應價值,只是時間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