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看待匯損?

每次新台幣大漲,台股投資人就會直接聯想到「匯損」=「利空」。尤其,有些公司認列了匯損之後,大賺變小賺;小賺卻變成虧損,直接衝擊股價。例如:8/9 英業達法說會驚爆匯損6.46億元,單季EPS只剩下0.4元,獲利受匯損影響減幅達46%,隔天股價立即出現較大的跌幅。

 

【中長期投資人不用太過擔心,Why?】

中長期投資人應該怎麼看待「匯損」?其實真的不用太過擔心。只要企業的競爭力還在,這些都只是會計認列的數字遊戲。從過去資料證明(如下圖),每次外資大舉匯入導致新台幣走升,「匯損」的利空都是「假的」,股價在外資持續買進之後,中長期股價都是呈現上漲的。

 

【匯損在會計認列上,影響三個層面:損益表本業、損益表業外、與其他綜合損益】

1.對本業獲利的影響:營收成長率與毛利率

台灣企業的成本是以台幣計價的,而外銷給國外客戶時,則是以美元計價。匯率是每天波動,無法依據最新匯率,每天向客戶重新報價。於是,有些企業每季報價一次,有些每年報價一次。這段期間的匯差就產生營運風險。

 

舉例來說:

季初與客戶談妥銷售價格,以報價當時的匯率換算,企業預計將收到100元新台幣的營收,可以賺10元,也就是鎖定10%毛利率。但是當出貨時,台幣大幅升值10%,以最新匯率換算營收只剩下90元,扣掉固定的成本後,等於沒有賺錢。所以,台幣升值影響到這間外銷企業的營收金額 與毛利率。

 

企業是有機體,會自己調整獲利能力:以APPLE為例,Apple是以美元向供應商採購,可是銷貨對象是全球消費者,必須以銷售地的貨幣收款,在台灣的消費者當然以新台幣付款,Apple換算成美元財報的營收金額與毛利率都會被影響。因此,Apple的因應方式就是:調整全球售價與壓低供應商的報價。

 

 

2.對業外損益的影響:認列匯兌損失

也就是媒體經常說的電子股匯損,上面英業達認列的6.46億元就是業外匯兌損失。

 

除了影響公司的本業營收與毛利率之外,匯率的變動也會影響到公司持有的現金部位。

 

要做美國人的生意,你就必須持有美元現金來周轉,但是台灣的財報是以台幣為單位,所以企業在每季最後一天結算季報時,必須將持有的美元部位換算成台幣來認列。

 

當持有當時的匯率與現在認列的匯率不一樣時,就會產生匯兌損失 or 匯兌收益。

 

有沒有發現,企業並沒有真的將美元換回台幣,持有的還是美元,這其實只是會計上的數字遊戲,不是真的損失,因為下一次美元漲回來之後,又會有匯兌收益出現。除非一個國家的匯率長期走升成為一個趨勢,否則對電子股匯損這件事,不用太在意,法人都知道這一點,不會亂來。因為央行的柳樹理論,會讓台幣兌美元在一定區間內波動。

 

3.對其他綜合損益的影響:認列國外子公司財報時

最後,公司在認列國外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時,由於當地子公司是以當地貨幣來計算財報,所以數字要合併到台灣母公司的合併財報時,會產生匯率上的差異。

 

例如上一季是以1美元兌換33元台幣合併財報,現在台幣上漲到1美元只能兌換31元台幣,這個差異完全無關母公司或者子公司的營運,只是為了產生合併報表。所以根據準則,企業只需要"暫時"認列在資產負債表的其他權益,以及損益表的其他綜合損益,並不會影響到公布的獲利數字與EPS,除非之後結束子公司當地的營業,才會一次性認列。

 

 

【企業主要採用哪幾種方法避險?】

1.當企業產生一筆美元計價的應收款項之後,手邊有足夠現金的企業,可以立刻去用台幣去買一筆對應的美元債券,就可以鎖住匯率,以避免到時候真的拿到美元時產生差異,稱為Hedge。沒有足夠現金的,就會用遠期外匯工具,因為只需要一些保證金。

 

2.一籃子貨幣,如果你持有各種國家的匯率,整個投資組合就會產生互相Hedge的效果,不過這要國際型大企業比較有辦法,或者銀行。

 

3.自然避險,盡量使用相同幣別向客戶報價,較能移除匯率風險,但這要比較有競爭力的公司才做得到。

 

 

結論:

從以上三個案例可以看到,只要一個國家匯率波動不是長期趨勢,例如美元長期上漲對Apple實際銷售量,已經產生不小的影響。否則匯率短期的波動,根本無關企業營運。對於有競爭力的企業來說,就算匯率真的出現長期不利狀況,還是有辦法轉嫁給客戶或者供應商。

 

從台股歷史經驗來看,外資匯入的資金派對,比企業財報匯損利空,更具有威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