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析財務比率之前,你一定要知道這四件事...

原始財報確實比較艱澀難懂,對於想從基本面分析股票的新手,從財務比率開始,確實比容易入手。財務比率是財報運算之後的結果,分析時有很多"眉角"必須注意,UA提供幾個觀念,可以在分析時,降低誤判的機率。

單看財務比率沒有意義,在"比較"時才有意義:

A公司在某一年的毛利率是20%,ROE 8%。

如果只單獨看比率,缺乏實質意義。因為,在看完了數據之後,你還是無法回答:

  • 獲利能力好不好?
  • 獲利能力轉強,還是轉弱?
  • 有沒有競爭力?
  • 投資標的值得投資嗎?

 

但是,當你將財務比率與過去比較,或與同行業的公司做比較分析,結論才會扎實。例如:

  • A公司毛利率與ROE都比過去進步。
  • 但是,同業的毛利率與ROE也都呈現上升的趨勢。所以,很有可能是因為產業循環,帶動產業走強。
  • A公司的毛利率與ROE還是低於同業,表示競爭力沒有那麼好。

所以,經過比較之後,才發現A公司正在產業的浪頭上,表現好是因為產業好。但是,跟產業其他個股比較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傑出...。

 

以鴻海(2317TT)為例:

該公司的毛利率是7%左右,很多人一聽到這個數字,都會直接跳到結論:超難賺的公司。真的是這樣嗎?

如果你將鴻海的毛利率與廣達(2382 TT)、和碩(4938 TT)、仁寶(2324 TT)、緯創(3231 TT)、英業達(2356 TT)進行同業比較。你會發現鴻海是代工業的獲利績優生。當同業毛利率持平之時,鴻海的毛利率還可以走揚,在產業中居冠,表現最傑出。如下圖:

 

 

 

解讀財務比率時,必須注意淡旺季差異:

如果想比較公司獲利從過去到現在有沒有提升,請留意淡旺季的差異。以光隆 (8916 TT)為例:

這間公司是專門生產羽絨原料給全球知名羽絨衣品牌,例如Columbia、H&M、Zara、西川棉被.....等知名大廠,這間公司訂單應該相當穩定。但是,當你去看財務比率時,可能會發現這間公司營收與獲利起伏相當大,淨利率有時還是負值(如下圖)。

主要原因是羽絨屬於季節性產品,每年Q4到隔年Q1為淡季,進入Q2、Q3就是品牌廠換季拉貨的高峰,到了秋冬之際出貨完畢,Q1落底,又展開另一個循環。只看表面的話,會以為這間公司經營很差。實際上,這間公司的特性就是如此,且長期來看獲利能力提升不少。如下圖:

 

 

不同產業的個股比較,請用ROE這類的整合性比率。

財務比率在適用上分為兩大類:

1.比較企業的過去到現在的績效表現,或是比較同業的績效表現,所有財務比率都能輕鬆適用。

2.當比較不同產業時,則只能用整合性的比率,例如:ROE。

因為不同產業的經營型態,使得財務結構完全不一致,如果直接拿毛利率、淨利率來比較,會有很大的偏誤。因此,在不同的產業中,必須要用ROE這類的整合性比率來分析才具有比較意義。

以鴻海及聯發科為例:

鴻海2015年毛利率是7.15%,IC設計公司聯發科毛利率2015是43.2%。看似聯發科很好賺。實際上,鴻海的ROE達 14.7%,而聯發科卻只有 10.4%。當比較不同產業時,整合性的比率,例如:ROE(股東權益報酬率)、負債比率、淨值週轉率都是很好的比較基礎,可以用來衡量在不同產業中個股的獲利能力、財務風險與經營效率。

 

財務比率因為過於簡化,所以常常造成錯誤解讀:

由於財務比率=某值/某值*100%,如果比率要提升,有兩種方法:

1.分子增加速度比分母快;

2.分子衰退的比分母慢。

以上兩種狀況都會導致比率好轉。有沒有發現,前者是因為成長讓比率好轉,而後者是因為衰退造成比率好轉。以淨利率為例,一間公司要提升淨利率有很多種方法:

狀況一:營收成長 >>> 經濟規模提升 >>> 淨利率上揚   ^_^

狀況二:營收持平 >>> 成本下降 >>> 淨利率上揚  =_=

狀況三:營收下滑 >>> 裁員 >>> 淨利率上揚  -_-#

以上三種狀況:第一種狀況最好,第二種也可以算是正面,但是第三種狀況則表示:這間公司為了能夠活下去,已經祭出最後手段,整間公司處於被急救的狀態。

 

UA優分析的財報熱圖,成長與衰退都已經幫你運算好:紅色表示公司處於成長循環,綠色表示處於衰退循環,當你在看財務比率時,如果整個財報是呈現大幅衰退(一片綠色),縱使財務比率好轉,也不能正面解讀 -_-#。